新工作地,上下班通勤路上我经常刻意绕道一段难走的乡间小路,5 月份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麦田,隔几天我就从那边走一次,直到麦子逐渐金黄,收割,再次播种,而现在那里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温度高、雨水充足,几乎是几天就能看到不一样,站在稻田边,那种生命力,让人欣喜,生命的循环更替在大自然面前,以前都按照既定的路线在发生着。不远处,就是在施工的工厂,可能过不了两年,这里就会被盖上房子或者工厂,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城市都正在发生着。
我自幼生活在农村,对不少农业生产都有亲身的经历,现在城市生活,感觉少了不少这种灵气。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父辈对土地和农作物的感情是刻进骨子里的,有时候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是在城市中长大,课本中读的那些古文典籍,很多内容是搞不明白的,农历、二十次节气,都是这篇土地上农耕文明的象征。
一直到现在,我判断时节到了什么时候依然根据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来判定。父亲这几年不做其他事情了,专心守着家里的三亩田,每年种一季水稻。我看稻田边的农人正在劳作,大家父亲也在此刻吧。
我读沈从文的 《边城》 以及余华老师的书,不少描写农村的景象,画面感一下子就可以印在脑子里。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一个农人在这个天气里,一把竹椅坐在田边,看着自己的小麦或者水稻长势茂盛,满眼富有生命力的绿和成熟的金黄,这种喜悦之情是被人无法体会的。
有人说,人一旦到了一定年纪,种菜的基因就开始觉醒,即便在城市,也要通过各种种植箱来完成这个过程。
根据我之前说过的农场思维,当你面对的是你经过去辛苦劳动而培育的富有生命力的植物,看着他们茁壮成长,那种喜悦是其他任何物品都无法替代的。
而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只要你站在田间地头,仿佛你就能获得这种能量,一种治愈而让人舒心的能量。仿佛这一片农田就是一个能量场,不仅给这里的植物,也给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以能量。
之前一直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添加地头走一走,看看这些生命力极强的植物,长势令人欣喜,自然,人的心情也会变好。
农场思维强调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做好播种,然后阶段性的施肥除草即可,让它按照规律自己生长,直到收获成果。
包括我们现在宣扬的副业模式其实也是如此,如果只干一天得到一天的报酬,那和从事的工作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报酬,哪天不干,就没有收益。而农场思维,则不是这样。你只需要做好关键性的那几步,只要你掌握了规律,就能一直收到果实。
推荐:农场思维是一种基本方法论
上文:台风天的电子周书房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