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2025

不确定性还在累积

图片

最近无论是搞不搞投资的,可能都被川普同志的关税大战占据了头条,你我的注意力不得不放在这件事情上。当然,我们举国也会有相应的对策,不细说了。这里只说说个体。

单就个人来说,如果你从事的是和外贸相关的行业,不可否认,往后的形势可能会更加艰难,这和 2018 年以来是不同的,那一次很多既定的路线,都被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全球大流行给打断了。

而这一次,很大的可能性不会被中断,并且我们需要有要给清醒的认识。

以前那个旧世界回不去了,即便川普 4 年后下台,也回不去了。

作为个人,也不要有以往的路径依赖,以为以前怎么干的就可以怎么干,我们都得往前看,往前走,前面是是一条什么路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大家都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在本来就有不小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更大的不确定性。当然,国家之间的纵横捭阖我们不必烦神太多,也不太容易看清,那是大领导们考虑的事情。只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得有个提前量和对策。

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本能,就是保持足够生活资源,不做冒险的事,将自己、家人暴露在风险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比如,这个时候了,如果手头不是太宽裕,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加杠杆干什么事情了,比如买车买房,虽然可能会是个比较好的时间点,但是贷着款,手上没有足够的存款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是增加风险的事情。

也有朋友问我,这两天的大跌,是不是抄底的好时机?其实我也秉持同样的观点,一方面靠一次抄底就想赚到大钱的,可能会栽跟头,即便在短时间内赚个 10%,20%,但是即便今天的大跌,6 个月后你再回头看,可能都不值一提,况且,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会更加让自己处于风险之中。投资之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学会评估风险。

未来的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各种不确定性都在逐渐增加,作为要给微不足道的个体,无法扭转和撼动整个趋势的发展,唯有让自己活的体面一些,降低风险,构筑足够高的护城河而已。如果真的大势以来,我们也逃无可逃,只能面对。我有时候想,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全球老百姓得过的多么惨烈,那一代人的生活是被灼烧的。也有不少文学作品是描述那个时代的,期待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像历史一样重复。

推荐:知识星球 9 周年

上文:最大的风险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江南地区正式进入 30 度时代,樱花才开没几天,这就要进入夏天的意思,江南的春天一向很短暂。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92.html

4/08/2025

最大的风险

图片

《邻家的百万富翁》 刷完了,确实是一本好书,不过在国内估计不太受欢迎,因为通篇都是在教人怎么省钱,保持节俭生活,从而达到退休时能有足够的资本积累,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每年制定消费预算,注重理财投资,这种观念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共识。等到富起来的一代人开始研究财富传承,大家如何保住财富形成社会共识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可接受水平。

老美大多数人花钱大手大脚,透支未来,大部分人没有储蓄的习惯。而放到我们这边则恰恰相反,我们上一辈都是过过苦日子的,所以从小言传身教养成储蓄的习惯,这是穷怕了的一代人,新一代人接受西方价值观教育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是老一辈人依然健在,所以这个传统还没丢。

我觉得提到的一个点倒是我们这一代人都需要注意,也是很多人现在开始去实践的,那就是收入的多元化。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最大的风险就是只有一个收入来源。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投资都讲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要说关系生死存亡的收入来源了。现在提倡的是构造自己的三份收益,一份是养活自己的工作收入,另一份是投资收益,第三份就是围绕自己的能力圈,去构建第三份收入。

以前经济行情好,月薪好几万,好像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反正家庭收益还不错,而且对未来有增长预期,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会逐年增加,其实想想就知道,这是个悖论。

直到遇到行业大周期,或者像现在的全球经济下行周期,那么大家会发现各行各业都不好过了,都在裁员降薪,以前的收入逐年增长预期事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

这个时候你的第二份第三份收益从以前的无足轻重变成越来越重要了,家庭资产的增值是个宏大有细分的话题,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不太可能用要给公式直接套上去复制粘贴。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得自己去研究、学习,然后制定适合自己家庭的资产增值方式。

无论如何,与其还在观望等待,不如在这个春天先行动起来,不管外面如何卷,身处其中的我们没有办法躲避,那就只能躬身入局去搏一搏。与其被动入局,还不如主动自己先入局,别到了关键时刻再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提早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就像那句台词说的:「往后的日子,可能会更加困难」。以前看到这个台词都是当成一个笑话,而现在,照进现实,折射到每个人身上的,都是落下的皮鞭和刀子。

前两天的全球资本市场暴跌,让不关心资本市场的人,都关注到了这个信息,可见一般,整个世界都在陷入极大的重构旋涡中,这一代人注定是要在这个旋涡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普通人更没有办法置身事外。

推荐:知识星球 9 周年

上文:健身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昨天的黑色星期一,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次,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历史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重复着。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88.html

4/06/2025

健身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图片

这个清明假期,天气不错,没有下雨的意思,我看早上阳光不错,准备试一下去骑个车。提前查看了一下周边道路,由于市区道路红绿灯太多,加上周边又有修路的。我选了个不远的省道骑行。前后总共 1 个小时,除了在上两个大桥的地方比较费劲意外,左腿略有不适意外,其他路段都还可以。

自从左腿膝盖受伤后,基本告别了跑步,平时走路多了或者爬楼多了都会感觉到疼,所以跑步基本上就没考虑了。只是阶段性疼,还是让人心理负担比较重。前段时间我就在寻找替代的锻炼方式。正好给孩子买了一辆 26 寸的自行车,当时就想,平时自己也能骑一骑。

二十几度的天气,在户外骑行和室内踩单车还是有很多的差别,室内对着一个地方,比较容易疲劳,明明才踩了十几分钟,总感觉过了很久。而在户外,耳旁的风呼啸而过,略过皮肤,会给你很强的触感,随着周边景色的不断变化,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这让我想起 《禅与摩托车维修日记》 作者驾驶者摩托车横穿北美时所说的,骑摩托车和驾驶汽车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界的每一点变化都会给你直接的感受,会通过你的头,脸,退,手臂等不同部位传递到你的大脑中。如果遇到下雨和炎热的天气,这种感官上的刺激会更加丰富。

正好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大家除了聊孩子教育,最大的共同话题就是关于身体健康,各种健身方法了,大部分人在年轻时都没有常见健身的习惯,但人到中年后,都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健身,每个人都有一些故事和标志性事件,自此开始长期健身。比如体检发现身体出问题,平时受身体预警的折磨等等。

我戒烟已经第五个年头,身边的人好奇,为什么当初烟瘾那么大,怎么说戒就戒掉了。当然,也是有导火索才促使的。就像现在很多人开始健身一样。

最大众化也是最普遍的就是跑步了,毕竟成本低,在小区,在农村,在马路上,都可以跑步,换上一双跟脚的鞋就可以跑起来。当然,随着对跑步要求增加,对装备和环境的要去也会逐渐提高,跑量上去后,最终的归宿就是跑马拉松。

10 年前,全国举办马拉松的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并且不成规模,更多的是图个乐。而现在,全国各个城市已经有几百场马拉松,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全国各地对于健身需求的激增,类似的活动还会增加。当然,城市建设会提供很多场所的配套,现在发达城市很多都会在公园、湖边、河边提供各种健身的步道和健身设施,比如苏州无锡这样的沿湖城市,在太湖边适合骑行地方很多。这会让健身的门槛越来越低,出门右拐就有健身场所,随着健身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示范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健身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很明显的是,城市里,这几年骑行的人越拉越多,跑马拉松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然,还有不少建设的新选择,不过由于门槛比较高,普及度还不高,比如打各种球类,很多城市连专业的场馆都没有或者很少,更不要说在家门口就能有打球的场所了,我想着可能是未来城市建设着重要考虑的事情,毕竟马拉松赛事,一个城市一年也就那么一两次,而健身的需求是贯穿全年的。

随着生活水平相比较十几二十年前大幅提高,大家对于健康的追求更高了,而我们的父辈,则曾经受到饥荒,所以和我们这一辈还是有比较大的观念差异。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且逐渐把自己的身体修正、或者训练得更强健,这也是长期注意必须要重点去做。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一辈的寿命可能会更长,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提过,平均可能会达到 85 岁以上,所以终生事业的规划你得按照 80 岁去规划。当然,乐观的人将这个数字看到 100 岁,我们就保守一点,按照 80 岁来规划。那么这个长期主义的时间线设定一旦出来后,会发现,健身其实是这个规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推荐:知识星球 9 周年

上文:事关每个买房人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我的这个星球,虽然非常小众,182 一年,折算单价 0.5 元每天,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便宜,但是依然有朋友坚持续费,感谢这些朋友们的信任,2025 年继续加强星球资产,目前已经超过 100 万字的规模了,增加信息密度已经提上日程。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85.html

4/04/2025

事关每个买房人

图片

三月份,住建部发布了 2025 版的 《住宅项目规范》,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其实很多省份在一年多前已经发布了新的住宅标准,只不过这一次,是国家规范,全国都得执行。也就是说,从下个月开始,新拿地的项目,都得按照这个新标准来执行了。懒得去到处找的,我已经贴心的放到星球里了,需要的自己下载。

图片

不少人已经列举了和之前的老规范 《住宅设计标准》 的不同之处。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了解那么多条条框框,你只需要明白的是,以后新的房子配置会比之前的房子配置普遍会高一个等级。

简单列举几个,住宅层高不低于 3m,比老规范提高了 20 公分。

电梯配置,现在是 4 层及以上就得配,以前是 7 层及以上,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城市的安置房都是 6 层的,没有电梯,城市更新里经常提到的加装电梯说的就是这些老小区。而现在只要到 4 层就得配电梯了,4 层的产品一般是叠墅,3 层及以下的一般是别墅,意味着,以后除了别墅,所有房子都得配电梯,不会出现加装电梯那些烦心事了。

另外,隔音效果,无障碍老龄化设计,日照、绿色低碳标准提高,适配我们逐渐步入老龄化的社会需求,以及碳排放的总体要求。

这些标准的提高,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以前高的高周转一刀切可能不太灵了,得向高质量高标准靠拢。人民日益增长的无助生活需求提高了,对于大部分人物质生活除了一日三餐,居住条件是大头,也是最敏感的。

当然,建造的标准提高了,意味着成本就上去了,很显然的,同样一块地,房子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2025 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以后的新房子价格,将和 2025 年之前的房子价格,也就是现在广义上的二手房价格完成切割,二者将不再挂钩了。

好房子行情,势不可挡,它终将取代旧秩序,用新玩法来拯救这一届房地产。核心逻辑依然是报新房,这样房地产公司才有活路,城市才能继续开发新房子,再过 10 年甚至 20 年,第一批老房子都将到达设计寿命,很多都将面临着拆除,旧去新来,这个城市才有活力,才能不断迭代更新下去。

对于普通民众的每一员,很多家庭的主要资产就是房子,当然,房子的价格上涨还是下跌直接影响家庭资产,在很多国家都是这样,不要觉得奇怪。那么新的规范的逐渐走深,势必影响到每个家庭的资产重估。

那些手上拿着 「烂房子」 的,真的可能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价格永远不会再涨回来。而在保新房的大趋势下,2025 年之后新标准的房子才具有新的价值,以前的老房子和 2025 年之后的房子将不在一个衡量体系下。当然,资产价格的评估,当然也不再一个体系体系下了。

可以遇见的未来 5-10 年,无论是你自己主动还是被城市推动,将逐渐切换到新的房子中去,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无法阻挡这个趋势。

对于房企来说,未来的机会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房企,如果你留意,会发现不少放弃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转型,不再专注于刚需产品,而一直致力于提高房子的整体品质,这个之前称之为调性,以后就是每一个房企生存的必备技能了。

推荐:房价还会继续跌吗?

上文:2025 年 3 月文章一览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清明假期正式开始了,四月份的开始是被川普的大棒胖揍的月份,全球为之一颤,这个月注定不太平。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81.html

4/02/2025

2025 年 3 月文章一览

今天四月一日,宣告 2025 年的一季度正式结束,早上我处理好手上事情,趁着有空,早上吃了个豆腐脑加油条,走出早餐店已经不早了,看着外面阳光烈的都不能用明媚来形容了,马路对面的小公园不少樱花盛开,三三两两不少人在健身、散步、带孩子玩耍。

我顺便把这个公园逛了一圈,穿梭在树林花海中,沐浴着阳光,人的心情想不美好都难,索性爬一下景点里的小山,话说住在附近有些日子了,这公园景点建设好也有一年多了,我还是第一次来。一圈下来已经中午了,气温更高,我只能脱掉厚外套拿在手上回去。

四月,真的有很多不一样了,金三银四能不能到来还未知。不确定性还在增加,最近也思考了不少,一直没有写,可能是我认为还么想好,不能随便写。

四月一日最为人熟知的是愚人节,清明将近,悼念活动已经展开,今天也是张国荣的忌日。

回望 3 月份,说实话,写的有点少,发现解决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撸起袖子动手去做,春天好像也特别具有这样的动力。总共才写了 15 篇,内容主要涵盖写作和工具分享,间带着写了两篇投资类的文章。

  1. 一旦不做回顾,生活就会陷入混沌之中

  2. 惊蛰

  3. AI 浪潮下,投资可能会成为 21 世纪最常见的 「工作」

  4. 不同场景下写作

  5. 文化有限

  6. 何以生猛

  7. Notion mail 试用感想

  8. 为什么无法抛弃 flomo

  9.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10. 公开写作平台的选择
  11. 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12. 投资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
  13. 被吉卜力霸屏了
  14. 知识星球 9 周年
  15. 腾讯 ima 结合 DeepSeek,构建强大知识库

另外,三月还有个大事,3 月 29 日,我的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正式满 9 周岁,朝着第十个年头出发了。

文章中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获得了系统推荐和大量转发,一时间阅读量飙升,在我这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号上,来了个流量突变,也引来了不少新朋友,可能过段时间这些新朋友就会离去,发现我不是经常写他们关心的领域的。

四月份需要大量时间看书,更新可能依然无法保证,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到 5 月底。四月应该比较忙碌的月份,该种地的种地,该工作的工作,该学习的学习,我们各自加油。

推荐:2025 元年,写作系统的新思考

上文:腾讯 ima 结合 DeepSeek,构建强大知识库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郎咸平的经历说,人的顺境 15 年左右,有的人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有的人小学初中时期,他也是大学本科毕业之后,从一个台湾二流本科到顶尖学府的博士毕业,当年他仰望的那个最优秀的天才,一路优秀到这个顶尖学府,没想到因为无法毕业,无法接受这样的心理落差,人间消失了。这也说明,人在年幼的时候做个中等生或者差生是提前开始了心理的磨炼,不至于长大后一遇到挫折就报废。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76.html

3/31/2025

腾讯 ima 结合 DeepSeek,构建强大知识库

图片

随着腾讯旗下的多款产品开始整合自家的混元大模型以及 DeepSeek,功能逐渐完善,并且现在已经开启了 「知识号」 的试点。

其实我在去年第一时间就创建了 ima 账户,不过试用下来,那时候功能还不够完善,加上自家的混元还没跌代到好用的地步,所以,我选择在等等看。

而现在我觉得已经是理想的知识库的模样了。

几年前,大家就开始在为了构建自己活着自家团队的知识库奔走相告,从疫情期间飞书的迅速普及,把团队知识库这个事情算是普及了一遍,那个只是在飞书文档下面的一个子项目而已,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方便好用。基本上还是基于 「飞书文档」 这个产品框架。

当然,阿里旗下的语雀在技术圈一度小火了一把,被认为非常好用,说实话,我真用不惯。

即便我想构建一个小型的个人使用的知识库,都有点勉强,扩展习惯也不够强。

后来,我甚至自己在服务器上用开源程序搭建了一个知识库,目前还能通过 k.joojen.com 访问,说实话,这个程序随便轻便快捷,但是依然没能解决我到很多功能所求。

直到 腾讯 ima.copilot 这段时间持续迭代更新,我想,它已经非常接近我理想中的知识库的模样了。

扩展性而言,目前提供了 「知识号」 功能,意味着你得先分享一个知识库,然后才能设置自己的知识号。我想要是能绑定自己的域名,那就更完美了。

目前我已经将之前我构建在知识星球上的一个 「工程师资源群」 里面的各种规范图集搬上 ima.copilot 知识库,训练了一个工程师资料库的专属 AI 大模型,不是无吹牛,你看看它所能提供的功能。

图片

和假设咱知识星球的 「工程师资源群」 只能提供一个文件分享下载,社群讨论功能不同的是,由于 AI 的加持,你可以直接向这个知识库问问题,AI 会通过这些规范图集中的内容来给出答复。

这和以往的知识库都是不同的,以往的知识库就是个信息的存储地,如果你不去翻看,有些内容可能永远无人问津,最终变成数字垃圾。

而构建在 ima 上数据库,通过 AI,信息已经流动起来,并且通过知识号这个公开载体,实现了全网无障碍访问,变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目前 ima 可以支持混元大模型,DeepSeek R1。

图片

当然,这个公开的程度是受 你控制的,比如你只想你个人使用,那么它只是你个人的私人管家,如果你只想你的团队使用,那么他就是你团队的信息大管家。

ima.copilot 已经成长为一个非常不错的知识库工具,当然,也是非常强大的生产力工具了,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公开分享大量不错的知识库,你也可以动起手来,构建你自己的知识库了。

推荐:个人知识库上线

上文:知识星球 9 周年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嵌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浪潮中的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今早去拥抱,去用起来。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71.html

3/28/2025

被吉卜力霸屏了

图片

前两天 OpenAI 正式发布了 ChatGPT 4o,这是个文生图的大模型,并且出图质量确实比较高,不少网友已经自己动手开始尝试了,输入一张图片,然后给他提示词,让他生成什么风格的图片。

当然网上使用最多的就是生成动画片风格,**吉卜力风格**就这样在 X 上霸屏了。

之所以这个风格这么火,是因为真的适合做头像,不信你扔一个你的照片上去,分分钟还你一个心仪的头像。从此,要找人画卡通头像的事情不用再烦恼了,很多人不想用真人照片做头像,又想有点个性,那么画个和自己长的有点像的卡通人物当然是首选。

然后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出现各种风格的图画生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然很多网友还发现了这个工具的妙用,就是给老照片上色,特别是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

图片

目前来看,功能确实还不错,出图质量比较高,下一步,压力给到国产大模型厂商了。

现在大样彼岸和我们这边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边主要选手就是耳熟能详的几个,而我们这边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过年前的的 DeepSeek,一起他们前几天发布的 V3,到阿里的大模型,腾讯的、字节跳动的,等等。不出意外,下一步这么多大模型将走向差异化竞争。

毕竟每个大厂自己的使用场景不一样,比如字节跳动主动的内容反向,所以豆包在这方便会比较强,也最快成为牛马们手上的生产力工具,腾讯的元宝已经逐渐深入到腾讯系的所有产品中,比如我的这个公众号现在就有了人工智能答复功能,另外公众号的编辑器现在已经具备了自动识别错别字并提示的功能,其他平台的编辑器估计很快会普吉到。

国内目前很多大模型都还在免费阶段,培养大家使用习惯,当然,后面收费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这玩意是真的烧钱,而 ChatGPT 现在发布的新模型基本上都只有付费用户才能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哪家好用才是最主要的,至少现在 ChatGPT 4o 解决了很多人的画头像问题。

文中图片均来自 x 上的网友。

推荐:为什么要自己注册个 ChatGPT 账号

上文:投资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

点击 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突然降温了,明天还要继续降,要知道昨天的江南可是 32 度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64.html

3/27/2025

投资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

图片

最近聊了不少投资方便的话题,其实我在之前的人生系统中的投资子系统中,也详细阐述了投资方面的内容,就我个人而言,也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模拟盘,再到实盘操练了十几年,不能说完全掌握,只能说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投资系统。

说实话,不容易,即便看了不少华尔街大佬们写的投资书籍,有查理芒格、巴菲特这样大佬的书籍,也有格雷厄姆这样的老牌投资家,当然,还有很多新派的华尔街投资写作者,以及国内的一些实战类的投资类书籍。

说实话,你会发现他们说的好像都是一个道理。但是,要用到自己身上,好像差距很大,怎么都不适用。

华尔街投资类书籍无不再劝你不要炒股,最保险的就是买指数基金。另一类投资类书籍,就是让你定投。

初学者往往会嗤之以鼻,这特么傻子都会啊。A 股里面散户化闻名于世,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市场,两亿股民在里面炒。所以,如果你只用华尔街那套理论在大 A 里,发现经常会失效。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我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不是失效了,是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正好能匹配现有市场的投资系统。

我在星球里面多次分享过,这个系统只有你自己动起手来去构建,用现有的知识框架结合你自己的家庭、资金、风险偏好情况来构建。谁也帮不了你,真的。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个通用的公式,你拿过来就能直接照抄,马上就变成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但是往往大部分人都在这么苦苦寻找而不得,所以他们痛苦、暴躁、懊恼、骂街,最后彻底失去对投资的信心。

你的投资系统应该包括你风险偏好下,所构成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投资比例,然后按照这个方式去配置多好现金、多少债券、多少固定资产、多少股票,甚至于多少期货、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国内和国外投资比例设置,多长时间操作一次,或者什么条件下做出调整。

所以说到这里,你大概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投资是个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即便我和你在一个公司上班,但是我们两个人的情况是我安全不同的,就会导致这个投资系统完全不同,即便我们两个是住在隔壁的领居,情况也完全不同,也就导致这个投资系统会千差万别。

所以,投资是个完全私人化的东西,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趁早开始动起手来,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系统,不要到退休了,才开始交学费去开始学投资,那种情况下比较容易踩大坑,学投资要趁早。

推荐: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上文: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点击 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前天写的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受到系统推荐,引来了不少新读者,这个公众号写了十几年了,是个非常小众的号,没有什么章法,纯粹在网上吹水,十几年前的文章全部备份在个人网站 joojen.com 上,相信公众号有一天不在了,这个网站可能还在。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61.html

3/26/2025

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图片

前天发布了一篇随手写的短文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从昨天开始,特别是今天,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反应,甚至于要讨伐。

在互联网上写字十几年,说实话,我挺能理解唐朝这种财经大 V 的,写的话题又是离钱最近的投资内容。很多人看了免费的文章觉得不满意,作为写作者,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过滤掉这一批人。于是开始收费,然后一天有不少人付了费,更加不满意,即便作者再三劝阻,付费的内容和之前免费的内容没有区别,不要冲动付费。但是依然有人付了费,认为受到了欺骗,不依不饶,这些年我在网上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人群。

老唐即便现在开启了付费社群,想将影响力降到最低,用知识星球这个小众产品开启价格不低的付费社群,依然劝解被人不要去付费,付费社群里没有代码,没有热点分析,没有投资建议,但是依然有人冲进去了,不用想,肯定依然有人没达到自己的预期会不满意,然后感觉受到了欺骗。

人有点多了,社群氛围更加难经营。

之所以很多人想通过它的文章获得蛛丝马迹的提醒,甚至于字里行间的隐藏信息,猜出来某个股票的代码,然后自己就能赚个 10%,20%,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花时间去学习研究。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强调,每个人都要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系统,找到那个适合自己仓位分布,投资节奏。但是大部分人依然想要的是你给他一个万能的公式,甚至股票代码全部给他,让他照抄,并且还得告诉他什么时候要减仓,什么时候要加仓才行。

这就是填鸭式教育教出来的巨婴。

考试需要划重点,步入社会后依然如此。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的脑子越来越懒,不愿意动脑经。

「你买的是哪个?」

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比较为难,不说吧,别人说你不厚道、装逼,说了吧,怕误导别人,别人听了之后跑去买,亏了钱,扭头就来骂娘。

只要你活的够久,一定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

放眼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投资这件事情类似,投射到个人身上,大部人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这个 「懒」 造成的。

即便我之前写的很多文章不愿意写的太直白,提供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因为我的认知有我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到别人的生活场景中。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过来跟我说,你的文章好像没写完。

我理解这个意思,就是得把文章分成三五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一个一个讲清楚,最好有案例,然后再来个总结提炼,有一些金句就更好了。这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恰恰相反,我不愿意站在老师的角色上继续给读者做填鸭式的内容,我只写到一点皮毛,更深层次的内容,需要自己去动脑筋思考。

虽然今年我将公众号改名 「周书院」,但这并不是个什么学院,我之前文章中也说了,这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就像某某公司的名字前面要加上 「科技」 二字一样,当有一天真的有科技含量了,就可以把 「科技」 二字去掉了。

所以,这注定是个小众的氛围,我觉得这样挺好,少数人的氛围可能更好,社群我也基本上控制在 1000 人左右就不再拉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越是受众广泛,越是能吸引很多那些经常 「骂街」 的人。

推荐: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上文:公开写作平台的选择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昨晚小米突发公告,要增发,雷老板看来是觉醒不想当首富,今天小米股价大跌,很多人肯定也无法理解,千万人梦寐以求的首富宝座,为什么自己要硬生生让自己资产缩水主动让出首富位置。这就像乞丐认为皇帝一定是每天枕着一堆饼睡觉的。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58.html

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图片

前天发布了一篇随手写的短文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从昨天开始,特别是今天,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反应,甚至于要讨伐。

在互联网上写字十几年,说实话,我挺能理解唐朝这种财经大 V 的,写的话题又是离钱最近的投资内容。很多人看了免费的文章觉得不满意,作为写作者,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过滤掉这一批人。于是开始收费,然后一天有不少人付了费,更加不满意,即便作者再三劝阻,付费的内容和之前免费的内容没有区别,不要冲动付费。但是依然有人付了费,认为受到了欺骗,不依不饶,这些年我在网上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人群。

老唐即便现在开启了付费社群,想将影响力降到最低,用知识星球这个小众产品开启价格不低的付费社群,依然劝解被人不要去付费,付费社群里没有代码,没有热点分析,没有投资建议,但是依然有人冲进去了,不用想,肯定依然有人没达到自己的预期会不满意,然后感觉受到了欺骗。

人有点多了,社群氛围更加难经营。

之所以很多人想通过它的文章获得蛛丝马迹的提醒,甚至于字里行间的隐藏信息,擦出来某个股票的代码,然后自己就能转个 10%,20%,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花时间去学习研究。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强调,每个人都要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系统,找到那个适合自己仓位分布,投资节奏。但是大部分人依然想要的是你给他一个万能的公式,甚至股票代码全部给他,让他照抄,并且害的已告诉他什么时候要减仓,什么时候要加仓才行。

这就是填鸭式教育教出来的巨婴。

考试需要划重点,进入社会后依然如此。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的脑子越来越懒,不愿意动脑经。

「你平时买的哪个?」

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比较为难,不说吧,别人说你不厚道、装逼,说了吧,怕误导别人,别人听了之后跑去买,亏了钱,扭头就来骂娘。

只要你活的够久,一定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

放眼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投资这件事情类似,投射到个人身上,大部人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这个 「懒」 造成的。

即便我之前写的很多文章不愿意写的太直白,提供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因为我的认知有我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到别人的生活场景中。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过来跟我说,你的文章好像没写完。

我理解这个意思,就是得把文章分成三五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一个一个讲清楚,最好有案例,然后再来个总结提炼,有一些金句就更好了。这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恰恰相反,我不愿意站在老师的角色上继续给读者做填鸭式的内容,我只写到一点皮毛,更深层次的内容,需要自己去动脑筋思考。

虽然今年我将公众号改名 「周书院」,但这并不是个什么学院,我之前文章中也说了,这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就像某某公司的名字前面要加上 「科技」 二字一样,当有一天真的有科技含量了,就可以把 「科技」 二字去掉了。

所以,这注定是个小众的氛围,我觉得这样挺好,少数人的氛围可能更好,社群我也基本上控制在 1000 人左右就不再拉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越是受众广泛,越是能吸引很多那些经常 「骂街」 的人。

推荐: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上文:公开写作平台的选择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昨晚小米突发公告,要增发,雷老板看来是觉醒不想当首富,今天小米股价大跌,很多人肯定也无法理解,千万人梦寐以求的首富宝座,为什么自己要硬生生让自己资产缩水主动让出首富位置。这就像乞丐认为皇帝一定是每天枕着一堆饼睡觉的。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