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25

房地产行业还有未来吗

图片

 

万科周末爆出来董事长被带走,然后今天火速发布公告,新董事长已经任命了。万科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面旗帜,非常敏感,现在又是国资控股,作为全班的优等生,现在搞的也非常狼狈,就更加敏感。

客观上万科的状况代表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现状,甚至可以武断的说,现阶段,只要万科转好了,房地产行业也就转好了,相反也是成立的。因为其他一切都不可能完全透明,作为上市公司的万科,风吹草动都被放大,也可以认为是比较透明的,财务报表都可以随便下载到。

今天和一个同样曾经在房地产行业做过的合作伙伴聊,十几年前,我们不知道那真的是黄金时代,身处黄金时代不自知。现在回头看,才发现 「黄金时代」 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当年王石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则是横向比较日本当年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相比较而言,我们大概比日本发展晚了三十年。

最近我也在研究日本当年经济衰退所经历的一切,这也是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的,我想抽丝剥茧做个对标,具体我们现在的政策和日本当年有何不同。

更多人关心的是,我们会不会陷入当年日本曾经经历的——逝去的三十年。完全一样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世易时移,我们的国情和日本也不太一样,日本当年已经成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步入发达国家,而我们目前还没有,人均收入更是没法比。

从城市化和房地产这个侧面来看,我们有足够大的腹地和人口,加上现在城市化还远远没有结束,只能说进入后半段,大量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依然有人口流入。城市化是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那么就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新的房子,新的医院和学校。但是我们发现和以前所有城市都在建设的宏大场面不同了。有的城市有的地区很多学校已经招不到孩子,甚至关闭,有的城市的房子白菜价甩卖都很难卖出去。

而相反的,有些城市有的地区还在不断扩建学校,从一个校区扩建成两三个校区。当然,伴随着的是还有新盖的小区和基础设施。这是明显的城市化后半段现象,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人往高处走,意思很明确,未来的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口会逐渐向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迁徙。而那些城市的城市化还会继续,越是能级不够的城市,越是会被虹吸,这是城市之间存量竞争时代的典型特点。三十年前,日本也经历过。

所以很多人关心的房地产行业还有没有未来,说实话,以我所在的江南地区来看,我依然看好,再过 20 年,当中国的城市化基本上结束,那么早些年的那一大批房子,都要到了设计寿命。是拆除还是翻新,那又将是另一个序章了。

推荐:有史以来房地产大瓜

上文:在艰难中前行是人生常态

点击 https://t.zsxq.com/PRDj0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今天周一,资本市场遭遇爆锤,不过下午老特那边突然改口了,说昨天是心情不好所以才在微博上说了那些话,双方都想降温,这就是大国博弈,竞合关系,斗而不破。好了,新的一周,星球周报奉上​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589.html

10/12/2025

在艰难中前行是人生常态

图片

 

之前不明白这一点,或者说没有切身的体会。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环境和个人都到了历史转折点上,对人的生活际遇也有了新的体会。

 

前两年有个流行的说法,就是阅读苏东坡。一时间多了很多解读苏东坡的书籍。前些年很少有人关注他,至少没有提高到现在的高度,只是更多的人遇到了生活中的巨大挫折,当你读苏东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那点挫折和他的经历比起来都不算什么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比惨模式,人的心理上总是这样,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惨,会感觉心理上好受一些。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如此,这看上去好像人是非常邪恶的。

人的本能就是如此,我们都是普通人,谁也无法逃避,又有几个是圣人呢。而那些在自我修炼道路上去取得成就更高的人,无不是在和人的本能做对抗。

这两年外面的机会少了,收入增长预期也小了,甚至能保住工作成了最大的目标。那么人的心理上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当人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特别是面临巨大的社会变更面前,短期内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这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面对这一切的态度。

你是积极乐观,还是每天自怨自艾,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甚至苦中作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几年我积极探索副业,积极投资,并将这两件事情作为我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甚至在我的 「人生管理系统」 中设置了两个长期项目,不断调整、优化、跟踪、再调整,如此往复。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尝试和实践。

我要让自己处于这种积极的正向循环中,因为人总是懒惰的,一旦停下来,就会什么都不想做,然后妄自菲薄,自我否定,继续什么都不想做,如此往复。

而让自己保持正向的循环,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重要,比如每天自我肯定,看上去好像意义不大,但是这是让你保持每天正向循环的重要环节,一旦你停下来,再想启动就非常难。

比如我每天写点字,这些字本身可能意义不大,但是每天写,这件事情本身意义就很大,让自己保持正向、思考、总结,是同样的道理。而一旦陷入反向循环,一路破罐子破摔,一样年复一年地活下去,但是你要想清楚,那样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

推荐:早起后,给我生活带来的正向进化

上文:谨慎使用 「人生自由」 这个词

点击 https://t.zsxq.com/1YlSD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资本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周末消息面上也没闲着,加密货币市场周末持续震荡,大量爆仓,周一可能又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日子。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586.html

10/10/2025

谨慎使用 「人生自由」 这个词

图片

 

前几年大家在讨论 「财务自由」 这个词的时候,我在想,单从数据上量化自由这个状态可能还不足以完全概括。

后来我在想,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处于理想的自由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当然,物质基础是必须的,但是远不止这么一点,后来看有人说 「人生自由」 这个词,我觉得太大了。但是那种状态应该是空间自由、时间自由。

年轻人喜欢动不动说 「人生」 这个词,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对 「人生」 这个词开始敬畏,人到中年不敢再轻易谈人生,顶多算是生活罢了,所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的知识面的不断扩种,才知道年轻的时候其实非常无知,对人生这个词背后的以外完全不了解。

当有了已订阅历之后,开始逐渐明白 「人生」 这个词的厚重,而大部分普通人,都不过在生活而已,触及到的也不过是生活中的那些事罢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那种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的状态。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当然,在空间维度上,可以真正随心所欲,不受制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界限。

我之前构建起来的人生管理系统,其中涵盖了这里面的几个方面,采用 8+1 领域来分类,为的同样是追求在现阶段的时间自由状态,当然,距离理想的时间自由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实现路径上,我比较赞成 8+1 创始人所说的,用比较少的时间来管理一下小型赚钱的团队,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从而可以将自己的时间自由分配在生活中 8 个领域中,从而实现相对的平衡。

有人将这个状态叫做 「人生自由」 的状态,但我觉得可能还是不够贴切,这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到达某个阶段的一种状态,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依然需要奋斗,学习,做一些艰苦的努力,而老年之后可能也无法继续之前的商业模式。我理想中的绝对自由,很大一部分收益需要靠时间的复利效应,以及投资来实现,也就是说,即便到了有一天,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依然能在物质基础方面不会降低。

所以用 「人生自由」 就显得有点言过其实了。甚至可以说,这个时间上根本就不存在 「人生自由」 这一说。

推荐:房子为什么是很多人的意难平

上文:写投资笔记这一年

点击 https://t.zsxq.com/1YlSD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话说投资领域,今年多个投资市场表现都不错,至少账面上都是正的,但仍需要保持冷静,这是趁了大势,不要过度自信的以为自己的投资能力超群。越是投资时间长点人会越表现得谦卑。一如题图的滚滚长江,几千年来,它就在那里,见证着两岸的历史变迁。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582.html

10/08/2025

人需要一定的紧张感

图片

 

在过了两个月放羊的日子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变化,我用 Notion 构建的人生系统,这段时间几乎处于闲置状态,长期跟踪的项目基本上只有投资这件事情是不间断的,其他事项,都出现了断档的情况,工作上的事情也变得非常少,更不要说精确到每周和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了。

我看有的写手,没有固定工作后处于自由职业状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长期下去,会形成马太效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即便是早些年想干却没时间干的事情,现在也提不起兴趣了。

这个角度上来说,很多时候说没时间,其实是个伪命题,现在不做,即便以后有时间了,同样不会去做。

这不仅在别人身上看到,在我自己身上也被验证过。所以我更加习惯给自己安排点事情做,适当地,保持一定的紧张感。比如每天固定时间上班下班,打卡等等,固定时间干同一件事情,比如写作、读书、锻炼,Review 一遍项目清单,每周固定复盘。

当不再用人生系统来管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好像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很多,反而在更多宽松时间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反而做的不太好,比如,这段时间的写作和阅读上,效果并不好,虽然这个事情还在做,但自己是能感觉出来的,质量上不高,完成度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长期在进行的项目除了投资,就是写作了,今年资本市场表现不错,自己也在财务投资上收到一定回报,但是反观下来上半年 「积极」 态度不够,在某些标的上的表现有点拖沓,反而没有将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标的上,措施了一些机会,在松弛感的前提下,我积极转向港股,但是有点后知后觉来,等我想明白了逻辑才开始动手,说实话,也错失了先机,而且不够坚决。昨天还在和三疯聊这件事,他正好问我港股的事情,从而我也大概回忆下一下自己的做法。

在长期写作这件事情上,经过我多年的经验,越是在忙碌的时候,思维碰撞越激烈的时候,越是能创作出好的内容,而完全的松弛状态下,并不利于创作,特别是文字类的内容。

有时候,我需要刻意营造出一定程度的紧张氛围,让大脑和身体都处于备战状态。

好像我的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的关键时刻,在 9 月份,工作的调整,无论是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上,都彻底结束了之前的状态,进入到了另一种战斗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人的战斗属性,思考的时间更加短,也就意味着,你得深思熟虑后立刻开始行动,更快速地做出决策,杀伐决断不能犹豫,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太多的空间。为了避免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就得更加小心谨慎,回旋的余地也变少。

这种环境下,就需要要给系统或者工具来辅助完成,而不是靠感觉。系统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也能体会到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系统,也不需要系统,因为他们还没到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个意识,只有当到了不得不去思考怎么决策,怎么少犯错误,怎么在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想自我压缩时间的时候,才会真正去用 「系统」 来解决问题。

推荐:房价还在跌,工资还在降,普通人该怎么办

上文:财务自由还是时间自由

点击 https://t.zsxq.com/1YlSD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这两天外围大涨,国内休息没有办法操作,这让不少投资者干到非常着急,想着不会等放假回来后错过了这波行情吧,以往长假,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我只能说好饭不怕晚。现在仍有好几个市场在上升期,只不过没有出现去年国庆前的暴涨,所以没有引起那么广泛的关注罢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571.html

10/02/2025

财务自由还是时间自由

图片

 

疫情前的一些年,经济强劲,大家收入增长预期也比较高,整个社会也即将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 「财务自由」,现在经济下行,再说这次,就显得有点讽刺了。

不过我依然认为 「财务自由」 可以定为一个奋斗目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前些年经济很强劲,不少人短时间内实现了这个所谓的 「财务自由」,但是经济下行后很快返贫,甚至个人破产。

即便如此,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的人也不多,更不要说现在了。而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为什么还要将这个作为奋斗目标呢,即便觉得可笑,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我倒觉得更应该确定这样的目标,所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如果目标太容易实现,中国人骨子里的 「五间大瓦房」 基因占据主导,而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坐在自家的大瓦房前,从此没有了目标感。

如果你有经济周期论的基本知识,就应该明白,当前的经济周期只是暂时的,即便这个周期可能会有长有短,但总会过去。

我们一直追寻财务自由,其实自由的最大的目标是时间自由、空间自由。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意义,总将亮化的存到多少钱作为财务自由的唯一目标去实现。

早起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手上有了一点钱,自认为可以财务自由,从此在家躺着,没想到还有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这个事情,投资少有不慎就被坑进去了,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财务投资,都是如此,风险无处不在。

另外,基于不同人的追求,即便手上有一点钱,也并不能活的很轻松,我们看很多创业者,赶上风口,几年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但是依然每天连轴转,忙的不可开交,在是线上无法自由,在空间上也是如此。

我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财务上能保持一定的安全边际,时间上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空间上,想去那边都可以显示,想在哪里定居,都不会是台费劲的事。前几年,大佬们流行去国外定居,日本、新加坡、美国等等。但是返现即便有了很多钱,好像也不太能够轻松实现。很多事情不是依靠钱就能完全解决的。

所以,想要身心上的这种自由,应该把这个作为奋斗目标,而有些更加靠谱,不要总盯着 「五间大瓦房」。

推荐:财务自由才不是最终目标

上文:2025 年 9 月文章一览

点击 https://t.zsxq.com/PRDj0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国庆长假,大 A 休息,搞投资的都休息了,但是今天港股和美股都不休息,加密货币市场更是 365*24 不间断。外围普遍在大涨,加密货币市场也回到之前的高位水平。在小号里再详细说吧。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566.html

10/01/2025

太辛苦的钱,不要赚

图片

 

当下经济形势不好,讨论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不太能接受,其实这是大概 10 年前我所想的一个逻辑。

 

这么多年下来,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个观点。我相信这几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再难的日子总会过去,而人的一辈子相比较当下的经济周期,更长,更远。

所以,你也得想得更加长远一些。

最近在读一本 《显化》 的书,其实书中的理论早已在以往的类似书籍中有阐明。包括 《神奇的早起》 中所提到的自我肯定、具象化,都是相通的理论体系。

我们现在教育要求正面教育,而不是负面批评,都是基于一个理论框架。

人有时候需要外界的"催眠"或者"激励",一旦出现正向的效应之后,人会逐渐往这个正向的方向去发展,当然,相反也是。

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的是批评,很低端的东西,那么从心理上就会逐渐暗示,自己就是这么不靠谱、不上进、无法匹配更高级别的工作和生活。

一个孩子整天被骂"傻子","弱智","垃圾",也是同样的道理,现代教育理念要去避免使用这些负面、阴暗的词语,转而用正向的、鼓励性质的词语,"太棒了","聪明","优秀"等词语,这同样会对人心理上产生正向的效应,孩子逐渐以此对标要求自己的言行,从而真的变得更棒,更优秀。

"显化"效应其实无处不在,每天早上的神奇早起,自我肯定,具象化,同样是这种将正向、积极的心态带入到生活、工作的每一天。而且以每天的频次不断强化和"自我催眠",让自己能摆脱困境,潜移默化之下,出现正向循环,刚开始可能没有太大的效果,当稍微有正向变化的趋势的时候,反而更加容易增加自信,走向正向循环。

过于低端、机械重复的事情会磨损人的创造性。流水线上即便你比机器做的还快,也不太可能赚到更多的钱,更不可能改变你的生活,反而容易陷入死循环。

据我这些年在网上和生活中的观察,那些赚到大钱的,从来都不会从事低端的劳动,而是从事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你得摆脱低端的机械重复,比如流水线劳动,因为它只会将人变成机器人,不断快速重复,不需要动脑子。

对标下自己从事的工作时候有类似的情况,大部分机械重复的工作,都会消磨人的创造性,从而走入向下循环。

如果你和我一样,长期关注和时间投资,你就会发现,市场重来一成不变的重复,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不可预测,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而且充满了对未知的挑战,这靠简单的机械重复是无法做到的。

之所以说太辛苦的钱不要去赚,基于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太辛苦的钱大部分集中于低端重复劳动行业,而且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赚钱就是辛苦的,从而养成吃苦的习惯。

中国传统思想要我们去吃苦,小时候我也深以为然,甚至有时候没苦硬吃,当吃苦成为习惯甚至刻进基因里,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后来,修正价值观,以更广泛的角度去看待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情和吃苦没有关系,无论成功学、投资学以及现代职场理论都没有要你去吃苦,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个表述。你看国外那么多国家的文化基因中都没有 「吃苦」 的根基,人家不还是走上的发达国家的行列?诞生了那么多富豪?

有些东西我倒并不认为是什么美德,而是要以更加现代的思维去看待一些事情,比如 「吃苦」 这件事情,比如 「赚钱」 这件事情,吃苦从来都赚不来大钱。

推荐:活该干的最累赚的最少

上文:建立 「中储房」 是不是个好点子

点击 https://t.zsxq.com/PRDj0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今天虽然是周末,却是工作日,不过资本市场照样休假,国庆长假前还有两个工作日,有些人已经提前放假,出远门的规划不在少数,有人问我怎么安排,我会坚守岗位,为你们护航。百无聊赖的假期我会看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内容。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