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重新认证的时候,认证工作人员告诉我,最近的职场类的文章少了,不少文章看标题都是生活类的,要我增加职场类文章的数量。
唉,连工作人员都只看标题,更不要说一般的读者了。这段时间写的少,其实我主要在思考写作文章的类型问题。
写职场类文章,注定是不受人待见的,也就是说,看的人很少,这个领域也非常窄。大家在公司当牛马就已经够辛苦的了,再看职场类的文章,不更增加心理负担么。很多人甚至会选择性屏蔽这类文章,所以长期下来,这一类文章的阅读量逐年下降。
而如果是娱乐性质的,甚至是吃瓜八挂类的文章,反而非常容易受到欢迎。国内互联网,注定娱乐是第一位的,二十年了,从未改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这一年的时间内,我写了不少关于 「人生管理系统」 的内容,以及我构建的人生系统后使用和优化的经验分享。
目前我依然在使用这个系统来管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项,但是分享的少了,因为大家本身对于这样了内容的感知度就比较小,受众也非常小。职场目前大家都不太好过,很多企业都在内卷、降薪裁员是标配,身处其中的职场人,更是被卷的体无完肤。辗转于各种工具一种,应付都来不及,更不要说自己还去研究和提升一下自己了。
而寄希望于在网络上收获一点东西的,没有什么能比 「快乐」 这个时候更重要的了。所以,博人一笑的内容,更容易具有传播性。
国内知识付费已经被卖课的彻底做烂了,所以这种模式已经完成成了智商税。连得到 App 上的专业课程完读率都不到 50%,你还寄希望于其他的么,这是常态。学习新知识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我实验了几个项目现在初见成效,在这里也分享一下。我用一个新公众号,每天只发我随手拍的照片,加上几个字,阅读量秒杀我的大号,每天都有一千多人陌生人前来。
另一个是投资笔记,我用静态网站免费托管在海外,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没有我的主网站多,但是这一周,流量超过了我的主网站。
一方面,国内网站环境极差,流量基本上被几个大厂圈在自家 App 中,搜索引擎也处于半废掉的状态,所以国内的网站生存环境极差,而国外则相反。国外版抖音在海外遇到极强的抵触,也是有原因的,国内那一套圈流量的模式,在国外可能并不受欢迎,这是根子上的。
这几年很多做电商的或者生产型的企业都在出海,而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得有个海外网站,这是和国内模式极大的不同,海外网站不需要备案,政策环境也更加宽松,对于出海的个体来说,成本也更低,甚至可以免费构建一个基础的网站。
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窄的领域,但是非常实用,而 99% 人可能都没有这个需求,也接触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