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25

腾讯 ima 结合 DeepSeek,构建强大知识库

图片

随着腾讯旗下的多款产品开始整合自家的混元大模型以及 DeepSeek,功能逐渐完善,并且现在已经开启了 「知识号」 的试点。

其实我在去年第一时间就创建了 ima 账户,不过试用下来,那时候功能还不够完善,加上自家的混元还没跌代到好用的地步,所以,我选择在等等看。

而现在我觉得已经是理想的知识库的模样了。

几年前,大家就开始在为了构建自己活着自家团队的知识库奔走相告,从疫情期间飞书的迅速普及,把团队知识库这个事情算是普及了一遍,那个只是在飞书文档下面的一个子项目而已,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方便好用。基本上还是基于 「飞书文档」 这个产品框架。

当然,阿里旗下的语雀在技术圈一度小火了一把,被认为非常好用,说实话,我真用不惯。

即便我想构建一个小型的个人使用的知识库,都有点勉强,扩展习惯也不够强。

后来,我甚至自己在服务器上用开源程序搭建了一个知识库,目前还能通过 k.joojen.com 访问,说实话,这个程序随便轻便快捷,但是依然没能解决我到很多功能所求。

直到 腾讯 ima.copilot 这段时间持续迭代更新,我想,它已经非常接近我理想中的知识库的模样了。

扩展性而言,目前提供了 「知识号」 功能,意味着你得先分享一个知识库,然后才能设置自己的知识号。我想要是能绑定自己的域名,那就更完美了。

目前我已经将之前我构建在知识星球上的一个 「工程师资源群」 里面的各种规范图集搬上 ima.copilot 知识库,训练了一个工程师资料库的专属 AI 大模型,不是无吹牛,你看看它所能提供的功能。

图片

和假设咱知识星球的 「工程师资源群」 只能提供一个文件分享下载,社群讨论功能不同的是,由于 AI 的加持,你可以直接向这个知识库问问题,AI 会通过这些规范图集中的内容来给出答复。

这和以往的知识库都是不同的,以往的知识库就是个信息的存储地,如果你不去翻看,有些内容可能永远无人问津,最终变成数字垃圾。

而构建在 ima 上数据库,通过 AI,信息已经流动起来,并且通过知识号这个公开载体,实现了全网无障碍访问,变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目前 ima 可以支持混元大模型,DeepSeek R1。

图片

当然,这个公开的程度是受 你控制的,比如你只想你个人使用,那么它只是你个人的私人管家,如果你只想你的团队使用,那么他就是你团队的信息大管家。

ima.copilot 已经成长为一个非常不错的知识库工具,当然,也是非常强大的生产力工具了,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公开分享大量不错的知识库,你也可以动起手来,构建你自己的知识库了。

推荐:个人知识库上线

上文:知识星球 9 周年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嵌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浪潮中的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今早去拥抱,去用起来。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71.html

3/28/2025

被吉卜力霸屏了

图片

前两天 OpenAI 正式发布了 ChatGPT 4o,这是个文生图的大模型,并且出图质量确实比较高,不少网友已经自己动手开始尝试了,输入一张图片,然后给他提示词,让他生成什么风格的图片。

当然网上使用最多的就是生成动画片风格,**吉卜力风格**就这样在 X 上霸屏了。

之所以这个风格这么火,是因为真的适合做头像,不信你扔一个你的照片上去,分分钟还你一个心仪的头像。从此,要找人画卡通头像的事情不用再烦恼了,很多人不想用真人照片做头像,又想有点个性,那么画个和自己长的有点像的卡通人物当然是首选。

然后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出现各种风格的图画生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然很多网友还发现了这个工具的妙用,就是给老照片上色,特别是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

图片

目前来看,功能确实还不错,出图质量比较高,下一步,压力给到国产大模型厂商了。

现在大样彼岸和我们这边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边主要选手就是耳熟能详的几个,而我们这边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过年前的的 DeepSeek,一起他们前几天发布的 V3,到阿里的大模型,腾讯的、字节跳动的,等等。不出意外,下一步这么多大模型将走向差异化竞争。

毕竟每个大厂自己的使用场景不一样,比如字节跳动主动的内容反向,所以豆包在这方便会比较强,也最快成为牛马们手上的生产力工具,腾讯的元宝已经逐渐深入到腾讯系的所有产品中,比如我的这个公众号现在就有了人工智能答复功能,另外公众号的编辑器现在已经具备了自动识别错别字并提示的功能,其他平台的编辑器估计很快会普吉到。

国内目前很多大模型都还在免费阶段,培养大家使用习惯,当然,后面收费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这玩意是真的烧钱,而 ChatGPT 现在发布的新模型基本上都只有付费用户才能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哪家好用才是最主要的,至少现在 ChatGPT 4o 解决了很多人的画头像问题。

文中图片均来自 x 上的网友。

推荐:为什么要自己注册个 ChatGPT 账号

上文:投资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

点击 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突然降温了,明天还要继续降,要知道昨天的江南可是 32 度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64.html

3/27/2025

投资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

图片

最近聊了不少投资方便的话题,其实我在之前的人生系统中的投资子系统中,也详细阐述了投资方面的内容,就我个人而言,也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模拟盘,再到实盘操练了十几年,不能说完全掌握,只能说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投资系统。

说实话,不容易,即便看了不少华尔街大佬们写的投资书籍,有查理芒格、巴菲特这样大佬的书籍,也有格雷厄姆这样的老牌投资家,当然,还有很多新派的华尔街投资写作者,以及国内的一些实战类的投资类书籍。

说实话,你会发现他们说的好像都是一个道理。但是,要用到自己身上,好像差距很大,怎么都不适用。

华尔街投资类书籍无不再劝你不要炒股,最保险的就是买指数基金。另一类投资类书籍,就是让你定投。

初学者往往会嗤之以鼻,这特么傻子都会啊。A 股里面散户化闻名于世,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市场,两亿股民在里面炒。所以,如果你只用华尔街那套理论在大 A 里,发现经常会失效。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我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不是失效了,是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正好能匹配现有市场的投资系统。

我在星球里面多次分享过,这个系统只有你自己动起手来去构建,用现有的知识框架结合你自己的家庭、资金、风险偏好情况来构建。谁也帮不了你,真的。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个通用的公式,你拿过来就能直接照抄,马上就变成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但是往往大部分人都在这么苦苦寻找而不得,所以他们痛苦、暴躁、懊恼、骂街,最后彻底失去对投资的信心。

你的投资系统应该包括你风险偏好下,所构成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投资比例,然后按照这个方式去配置多好现金、多少债券、多少固定资产、多少股票,甚至于多少期货、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国内和国外投资比例设置,多长时间操作一次,或者什么条件下做出调整。

所以说到这里,你大概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投资是个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即便我和你在一个公司上班,但是我们两个人的情况是我安全不同的,就会导致这个投资系统完全不同,即便我们两个是住在隔壁的领居,情况也完全不同,也就导致这个投资系统会千差万别。

所以,投资是个完全私人化的东西,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趁早开始动起手来,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系统,不要到退休了,才开始交学费去开始学投资,那种情况下比较容易踩大坑,学投资要趁早。

推荐: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上文: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点击 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前天写的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受到系统推荐,引来了不少新读者,这个公众号写了十几年了,是个非常小众的号,没有什么章法,纯粹在网上吹水,十几年前的文章全部备份在个人网站 joojen.com 上,相信公众号有一天不在了,这个网站可能还在。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61.html

3/26/2025

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图片

前天发布了一篇随手写的短文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从昨天开始,特别是今天,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反应,甚至于要讨伐。

在互联网上写字十几年,说实话,我挺能理解唐朝这种财经大 V 的,写的话题又是离钱最近的投资内容。很多人看了免费的文章觉得不满意,作为写作者,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过滤掉这一批人。于是开始收费,然后一天有不少人付了费,更加不满意,即便作者再三劝阻,付费的内容和之前免费的内容没有区别,不要冲动付费。但是依然有人付了费,认为受到了欺骗,不依不饶,这些年我在网上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人群。

老唐即便现在开启了付费社群,想将影响力降到最低,用知识星球这个小众产品开启价格不低的付费社群,依然劝解被人不要去付费,付费社群里没有代码,没有热点分析,没有投资建议,但是依然有人冲进去了,不用想,肯定依然有人没达到自己的预期会不满意,然后感觉受到了欺骗。

人有点多了,社群氛围更加难经营。

之所以很多人想通过它的文章获得蛛丝马迹的提醒,甚至于字里行间的隐藏信息,猜出来某个股票的代码,然后自己就能赚个 10%,20%,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花时间去学习研究。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强调,每个人都要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系统,找到那个适合自己仓位分布,投资节奏。但是大部分人依然想要的是你给他一个万能的公式,甚至股票代码全部给他,让他照抄,并且还得告诉他什么时候要减仓,什么时候要加仓才行。

这就是填鸭式教育教出来的巨婴。

考试需要划重点,步入社会后依然如此。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的脑子越来越懒,不愿意动脑经。

「你买的是哪个?」

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比较为难,不说吧,别人说你不厚道、装逼,说了吧,怕误导别人,别人听了之后跑去买,亏了钱,扭头就来骂娘。

只要你活的够久,一定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

放眼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投资这件事情类似,投射到个人身上,大部人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这个 「懒」 造成的。

即便我之前写的很多文章不愿意写的太直白,提供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因为我的认知有我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到别人的生活场景中。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过来跟我说,你的文章好像没写完。

我理解这个意思,就是得把文章分成三五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一个一个讲清楚,最好有案例,然后再来个总结提炼,有一些金句就更好了。这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恰恰相反,我不愿意站在老师的角色上继续给读者做填鸭式的内容,我只写到一点皮毛,更深层次的内容,需要自己去动脑筋思考。

虽然今年我将公众号改名 「周书院」,但这并不是个什么学院,我之前文章中也说了,这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就像某某公司的名字前面要加上 「科技」 二字一样,当有一天真的有科技含量了,就可以把 「科技」 二字去掉了。

所以,这注定是个小众的氛围,我觉得这样挺好,少数人的氛围可能更好,社群我也基本上控制在 1000 人左右就不再拉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越是受众广泛,越是能吸引很多那些经常 「骂街」 的人。

推荐: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上文:公开写作平台的选择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昨晚小米突发公告,要增发,雷老板看来是觉醒不想当首富,今天小米股价大跌,很多人肯定也无法理解,千万人梦寐以求的首富宝座,为什么自己要硬生生让自己资产缩水主动让出首富位置。这就像乞丐认为皇帝一定是每天枕着一堆饼睡觉的。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58.html

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 「懒」 造成的

图片

前天发布了一篇随手写的短文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从昨天开始,特别是今天,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反应,甚至于要讨伐。

在互联网上写字十几年,说实话,我挺能理解唐朝这种财经大 V 的,写的话题又是离钱最近的投资内容。很多人看了免费的文章觉得不满意,作为写作者,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过滤掉这一批人。于是开始收费,然后一天有不少人付了费,更加不满意,即便作者再三劝阻,付费的内容和之前免费的内容没有区别,不要冲动付费。但是依然有人付了费,认为受到了欺骗,不依不饶,这些年我在网上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人群。

老唐即便现在开启了付费社群,想将影响力降到最低,用知识星球这个小众产品开启价格不低的付费社群,依然劝解被人不要去付费,付费社群里没有代码,没有热点分析,没有投资建议,但是依然有人冲进去了,不用想,肯定依然有人没达到自己的预期会不满意,然后感觉受到了欺骗。

人有点多了,社群氛围更加难经营。

之所以很多人想通过它的文章获得蛛丝马迹的提醒,甚至于字里行间的隐藏信息,擦出来某个股票的代码,然后自己就能转个 10%,20%,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花时间去学习研究。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强调,每个人都要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系统,找到那个适合自己仓位分布,投资节奏。但是大部分人依然想要的是你给他一个万能的公式,甚至股票代码全部给他,让他照抄,并且害的已告诉他什么时候要减仓,什么时候要加仓才行。

这就是填鸭式教育教出来的巨婴。

考试需要划重点,进入社会后依然如此。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的脑子越来越懒,不愿意动脑经。

「你平时买的哪个?」

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比较为难,不说吧,别人说你不厚道、装逼,说了吧,怕误导别人,别人听了之后跑去买,亏了钱,扭头就来骂娘。

只要你活的够久,一定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

放眼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投资这件事情类似,投射到个人身上,大部人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这个 「懒」 造成的。

即便我之前写的很多文章不愿意写的太直白,提供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因为我的认知有我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到别人的生活场景中。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过来跟我说,你的文章好像没写完。

我理解这个意思,就是得把文章分成三五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一个一个讲清楚,最好有案例,然后再来个总结提炼,有一些金句就更好了。这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恰恰相反,我不愿意站在老师的角色上继续给读者做填鸭式的内容,我只写到一点皮毛,更深层次的内容,需要自己去动脑筋思考。

虽然今年我将公众号改名 「周书院」,但这并不是个什么学院,我之前文章中也说了,这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就像某某公司的名字前面要加上 「科技」 二字一样,当有一天真的有科技含量了,就可以把 「科技」 二字去掉了。

所以,这注定是个小众的氛围,我觉得这样挺好,少数人的氛围可能更好,社群我也基本上控制在 1000 人左右就不再拉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越是受众广泛,越是能吸引很多那些经常 「骂街」 的人。

推荐: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上文:公开写作平台的选择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昨晚小米突发公告,要增发,雷老板看来是觉醒不想当首富,今天小米股价大跌,很多人肯定也无法理解,千万人梦寐以求的首富宝座,为什么自己要硬生生让自己资产缩水主动让出首富位置。这就像乞丐认为皇帝一定是每天枕着一堆饼睡觉的。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55.html

3/25/2025

公开写作平台的选择

图片

昨天专门写了一篇有个财经大 V 唐朝开设了星球,看了他最新的分享,他的初衷其实是将流量巨大的公众号关掉,转战星球,并且限制 6000 人的小规模,作为一个大 V,如果这个社群几万人,那么将是非常恐怖的存在,社群或者群内的内容会过于碎片化,所以,唐朝做出这个决定应该是深思熟虑并且测试过的。

他追求的就是一个小众且稳定的平台,公众号上的流量太大了,无奈后来转为付费,仍然流量巨大。如此任性的原因是其实他并不在乎这个能在网上收多少钱,投资的收益不知道是这个多少倍,所以才能如此选择。相反的,网上很多卖课做社群的,都疲于推广拉新。

所以,可以认为,他是准备找一个山上不容易被人找到的山洞,一些老朋友子在一起可以时常聊一聊。

相对于公众号和其他公开的自媒体平台来说,知识星球确实是个非常小众的产品,即便发布 10 年了,至今很多人都没用过,甚至没听说过。

从写作者 的角度来说,我曾经在星球里多次说过,编辑器的体验目前确实不错,比很多平台的编辑器做的都好,图片、文件、音频随便上传,视频需要申请开通才能上传。而且可以随便双击点开一篇文章进行编辑,这对于很多媒体限制修改字数,限制修改次数的设置,可谓是良心了。

星球依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目前是现有的平台中不错的选择,这是我一直所说的。

我在星球上建立过好几个,免费的付费的都有,最早的一个星球这个月底将满 9 周岁了。所以我还是有点话语权的。

公开的媒体平台除了公众号还有不少,但是大部分逐渐衰落,并不适合普通的写作者以 10 年为单位来写作。除非你可以接受过两年换一个平台。作为一个具有十几年网龄的互联网老人,经历过很多次这种平台的更迭。这也是为什么至今我保留着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用来备份所有文章。任何平台都会有生命周期,任何公司,都会有走下坡路甚至倒闭的一天,所以,只要我愿意,我的个人网站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这是任何平台都不具备,也不可能为我量身定做的功能。

都说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上的小网站可能会死一大片,这样一来,我到对自己的小网站更有信心了,因为未来换网上的网站会越来越少。

加上,互联网有国界线的存在,跨国使用有很多障碍,所以在选择可用的平台的时候,大部分人最优选择,依然是国内的平台,这也是过去的经验和使用习惯使然。即便很多国外的平台你可以使用,用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抛弃,相信我。对于一个小众的写字的平台需求,说实话,星球、小红书、公众号已经足够了。

推荐:星球写作是比其他工具更优的选择

上文: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题图是门口唯一的一棵新种的樱花,在一片香樟树下竟然开得格外惹眼。
我上周开启了微信读书 365 挑战,类似的还有 7 天挑战,14 天挑战,21 天挑战,30 天挑战,为了方便 5 人组队抽奖,我新建了个微信互助群,方便组队抽奖。使用微信读书的朋友可以一起参加。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49.html

3/23/2025

又一大佬开启付费社群

图片

对于熟悉投资类大 V 的人应该都听说了,投资公众号大 V 唐朝,在三月份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付费知识星球,限额 6000 名,短短十分钟就满了,年费 1499 元。

唐朝写过好几本书,卖的还都不错,自己又是金额比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在公众号上开付费专栏,但是他一直劝退大家不要去买,因为里面没有股票代码,只有一些基本的投资常识,但是依然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每周的专栏都有万人以上购买。之前的免费公众号已经停更。

而现在,作为社群氛围更浓厚的星球,内容基本上也差不多,和其他财经博主不同的是,唐朝的星球之准备了 6000 个名额,并且极力奉劝大家谨慎购买。其他财经博主基本上都是极力宣传自己的社群,从来没有减退拉新的热情。

可能对于唐朝这样资金量的投资者来说,和每年投资上的收益相比,这点付费收益,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我曾经多次说过,知识星球这个产品形态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但是是也是截止目前最好的选择了。之前微信层推出过微信圈子,我认为那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后来关闭掉了。

我倒认为腾讯做社交起家,做社群甚至是付费圈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能腾讯官方认为这一点点小市场,收入可能都无法覆盖研发成本,所以就放弃了,让外面的小公司来做。

我的付费社群在这个月即将满 9 岁,正式步入第十个年头,付费申请早已经过了红利期,甚至有点像微信公众号一样,略显老态龙钟了。

这种场景需求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星球这种呈现方式可能还需要改进,或者会有新的产品出来替代。

大佬开设付费社群,构建社群氛围,这是理想的养活大 V 的模式,也是凯文凯利 1000 铁杆粉丝理论的最直接应证。显示让人沮丧的是,就在 2024-2025 年,很多之前意气风发做自媒体,做付费课程的,发现这些钱不好赚了,转头继续回去上班去了。前两年,付费课程付费社群泛滥,早期很多人不清楚咋回事,经济下行下焦虑情绪促使很多人选择付费学习,随着这个市场逐渐泛滥,参差不齐,并且被做烂掉后,大家逐渐明白过来,不是进个付费社群,学个付费课程就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好,让自己立马改头换面变成一个强者。

这也是唐朝极力劝退普通人去加入的原因所在,包括他在公众号劝退很多人付费买他的专栏一样,如果这点钱对于你来说无所谓,只是作为一个消遣,那么就是目标用户,如果你准备进个社群,马上就变成投资高手或者了解到一家上市公司估计即将启动,你很快能大赚一笔,那么肯定不是目标用户。

网上这种人太多了,一旦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甚至开始骂街的大有人在,我想这也是唐朝极力劝退打算部分人的主要原因。即便我这种的小众写作者,只要网上活动的时间足够久,都能见到各种奇怪的人,更不要说他们这种大 V 了,什么乱七八杂的人和事都见过。

推荐:不同场景下写作

上文:为什么无法抛弃 flomo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这两天江南地区气温回升,直接飙升到 26 度左右,阳光下体感温度更高,各大赏花的景点人满为患,湖边,公园露营的人也是人头攒动。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46.html

3/20/2025

为什么无法抛弃 flomo

我之前在文章中多次提过,flomo 浮墨笔记其实是个非常小巧的备忘录工具,有点类似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功能稍微高级点,界面设计相对也更好一些,几乎全平台覆盖,所以,像我这样有多终端同步要求的人来说,非常便利。这是个严格意义上的小而美的工具,开发团队总共 2 个人,从一开始就节约开支,不用太担心倒闭掉,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flomo 是我平时记录灵感卡片,其实很多人都是用它来记录三言两语,因为够快,够简单。但是如果单纯只是作为备忘录来用,其实有很多选择,比如手机自带的备忘录,每个品牌手机都有,电脑上就更多了,前些年比较流行的锤子便签,还有得到公司发布的 Get 笔记。

甚至于有人开发了一个类似的服务,直接开源了,我也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了一个,网址在 bibi.joojen.com,功能上几乎和 flomo 网页版一模一样。

博客界很多人喜欢折腾,特别是程序员,但是对于真正将注意力聚焦在内容上的人来说,并不会去反复折腾工具,只要趁手的,拿起来就用,开源版本的 memos 完全是程序员闲来为了满足自己的小欲望,也同时满足这个圈子很多人想自己部署的折腾需求。只要你去看看,他们真正用这个工具记录了多少内容就明白了。

在我试用了一段时间这个开源的 memos 后,还是决定用 flomo,一方面使用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我在 flomo 上已经记录了几千条内容。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flomo 免费且跨平台。虽然我最开始付费用过一年,后来发现和他们创始人劝大家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免费版的就够用了,后来发现确实如此,于是一直用免费版。500M 的免费容量我才用了 55M 而已,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未来十年我都达不到付费的门槛,免费的足够用了。

有人会说 flomo 不够开放,数据到处太麻烦,用开源软件自己部署的,数据都在自己手上。其实我想说,平时记录的那些内容真的没有太多的价值,要用起来才有价值,不信你记录在你 memos 里面的内容,你自己估计都懒得去翻。

所以目前我日常编辑文字和生产力工具主要是这样的,flomo 用来随时记录一些卡片,三言两语或者一张图片。真正需要编辑和写的文章,会用 Obsidian 这个编辑器来完成。而日常的主要生产力工具和人生系统管理我还是在 Notion 上。所以大家各有分工,Notion 太重了,也太复杂了,是个办公套件,不太适合传统的文字编辑和快速记录。

我想你经常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走着路或者看什么东西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不错的金句,但是回去准备记录下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是即时记录的重要性,想到什么到时候,无论是拿出手机还是打开电脑,直接输入进去。而 flomo 这种轻量级,反应迅速的小工具就排上了用场。

我经常在路上或者乘车的时候,随时用手机记录以下,回到电脑边的时候,在把当时想到的观点在扩充记录一下,做好标签,或者把两三条整合到一起。这在后续的分享和写文章,或者工作中要用到的内容就可以方便调出来使用了。

推荐:可能很多人都将印象笔记用错了

上文:Notion mail 试用感想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今天春分,自此,黑白对分,燕子回归。自此,一天长一线,江南的气温也逐渐回暖。即将迎来百花争艳的一年盛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44.html

3/19/2025

蜜雪冰城为何能在315曝光后口碑反转,股价还创新高?

图片

蜜雪冰城拥有最广大的基层用户基础,用户对315这种欺软怕硬表示不服,那么多大厂产品质量问题你不曝光,只曝光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黄焖鸡和蜜雪冰城这种底层人们日常你去死命硬排,那么多大厂的食品安全问题你不去曝光。

 

蜜雪冰城被曝光的是4块钱的柠檬水,不是用什么粉冲的,也不是干柠檬片,而是真正的现切柠檬片。网友直呼,良心商家呀。

因为市面上,用粉冲的,用干柠檬片的大有人在。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被315曝光后,蜜雪冰城出现报单、排队情况。

股价也创新高,今天收盘441港元,市值1665亿,要知道蜜雪集团3月3日上市股价是256港元。315曝光后连续两天上涨超过8.6%,简直逆天。

图片

我们知道蜜雪冰城走的就是低价策略,受众很多都是中小学生,以及年轻人,他们被认为是消费能力比较弱的,很多大品牌完全看不上,那些动不动十几块几十块一杯的饮料他们完全不是受众。但是年轻人代表的是未来,所以蜜雪冰城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作为上市公司的蜜雪冰城将受到更广泛的监督,反而让很多人对蜜雪冰城的未来更加看好了,不仅在用料上更加良心,在成本上也更加严苛,从而保证自己的低价路线。

而这正是最广大的底层用户对于蜜雪冰城的认可,他们的思路其实也非常简单朴素,我管你什么品牌,只要便宜、有良心,我就买,总比那些无良商家要好吧。这些年我们老百姓被坑过,被蒙过很多年都不知道的例子还少吗,即便牛奶这样的大众高端食品,都出过多少次食品安全问题了。

所以,雪王这一次真的立住了,河南人的口碑再一次被反转,上一个是胖东来,即便被曝光也不怕,行得正坐得稳,有错立马改正。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39.html

3/18/2025

Notion mail 试用感想

图片

前几天我试用了一下Notion mail,第一时间发在星球里了,如果你的Notion 账号用的Gmail账号注册的,那么现在可以点击Notion 左下角的邮件标识看看能不能使用了。

我点击了一下然后提示我登录Gmail ,提示我切换账号,然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图片

图片

感觉这是个Gmail的离线客户端,如果Notion mail 给自己定位只是个离线客户端的话,那么很难让人提起兴趣。

加上现在Email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离线版本有outlook,在线版本有Gmail这样的拳头产品,又会有多少人会使用Notion mail呢。

反观国内,Email市场唯一的机会依然是在企业邮箱,现在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飞书这样的企业级产品,都配套有企业邮箱,这三家里面腾讯邮箱早期从to C起步,积累了不少用户,不过离线版本一直做的不好,QQ邮箱很多年没有更新,最近才想起来更新一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电脑端的foxmail,手机端的QQ邮箱App,这种产品不统一的打法,估计也就腾讯做的出来。

作为旁观者,我到认为腾讯邮箱的机会在商务领域,不如抛开历史包袱,重点打造foxmail品牌,对标微软的outlook,可能胜算更大一些。

foxmail可是当年唯一可以和outlook抗衡的电子邮件产品了,可以考虑重点整合到企业微信中去,现在官方对于pc用户,推荐用企业微信来收邮件,这是一步烂棋,虽然国内用邮箱的很少,但是和国际接轨地公司,基本上都比较重视邮箱。如果想进军海外,更不用说了,必须重视邮箱产品,这些年微软在办公领域无可撼动,Outlook 等Email产品功不可没,之前微软也是产品形象不统一,客户端好几个,在线Email主打Hotmail品牌,后来皮查上台后,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聚焦产品,统一品牌,对外直接用 Microsoft 这样的商务感满满的统一品牌,其他产品线全部汇聚到这个下面形成二级品牌。

其实腾讯在商务板块完全可以按照微软验证过的路径去做。企业微信只是个沟通工具,不能作为邮箱的客户端来使用。

类似的产品形象还有很多。飞书和钉钉直接将邮箱作为集成的一个功能,其实在国内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想出海,是不行的,需要一个像Notion mail ,Outlook类似的子品牌才行。因为很多时候,别人只是想收个邮件,不想被各种群聊信息打扰。

Notion mail目前功能还比较单一,甚至于达不到Outlook的便利性,作为Notion的办公配套,目前已经上线的Notion 日历功能也表现一般,Notion mail如果只是一个邮件客户端的话,而不是像微软一样提供企业邮件服务,那么很难让人有动力从Outlook 切换到Notion mail ,相反的,如果Notion mail提供企业邮件服务,甚至于像飞书那样的免费域名邮箱、企业邮箱,那么短时间内凭借自己的特色服务,还是能获得一些用户的。

从我到角度来说,我甚至完全没有想用的冲动,我还是用我到飞书邮箱和企业微信邮箱比较好,客户端我目前用的还是Foxmail,用来管理公司邮箱,QQ邮箱以及自己的几个域名邮箱,比如 @joojen.com @ddb.ac.cn等邮箱。

推荐:微信是一款好的办公工具么?

上文:何以生猛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9年星球「JZhou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国内企业邮箱市场非常小,个人沟通完全依靠微信、QQ这样的即时沟通工具,不过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国际接轨越来越深,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33.html

3/17/2025

何以生猛

图片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有一段关于阉牛的描写可谓经典:

“对于一般的公牛,只用刀割去即可。但是对于格外生性者,就须采取锤骟术,也就是割开阴囊,掏出睾丸,一木锤砸个稀烂。从此后受术者只知道吃草干活,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连杀都不用捆。掌锤的队长毫不怀疑这种手术施之于人类也能得到同等的效力,每回他都对我们呐喊:你们这些生牛蛋子,就欠砸上一锤才能老实!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刚开始在网上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二十郎当岁,自认为会一直生猛下去,所以我给网站取名“必须生猛”,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渐意识到王小波说的话没有骗人,我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逐渐不在生猛,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只知道吃草、干活。

这是科学,也是自然界的规律,没有人能够对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可避免的衰老,但是人的思想不会衰老,这是主观的因素更多,大部分人的内在是被磨炼出来的。

要想依然保持生猛,唯有学习,这种反人性的事情,来对抗磨炼。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搞拓展,搞隔壁徒步,甚至攀登珠峰。

这些年每个城市都在搞马拉松,很多公司以及个人,开始将跑步这项运动纳入到自己生活的必须项目里。

运动会产生内啡肽多巴胺等让人感觉预约,从而刺激神经,客观上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是个不错的途径。所以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太好的时候,emo 的时候,出去走走,运动一下会明显好转。

春天来了,这一周气温也逐渐从零度开始回升,不出意外,未来的一个月,百花盛开,暖风拂面,这本身就会让人心情愉悦。

当然春天来了,也是运动的好季节,各种健身计划已经制定好了,就差付诸实施了。

一年之际在于春,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不断学习自然不能落下,新的一年不仅在职场上需要继续学习,在投资/精进 领域依然需要继续调整,继续发力,争取在今年能有一些结果。

周末在回顾人生系统8个领域的时候,在健康和家庭两个领域之前每周设置的内容偏少,按照8+1作者的理论,要把8个领域全部填满。

将人生系统逐渐完善,并且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今年的重要任务,这是保持持续活力,从容不迫的底气。

推荐:[必须生猛]大生活

上文:文化有限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9年星球「JZhou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今天江南地区的气温终于从零度爬上来了,本周会逐渐回暖到二十几度,燥起来吧。我已经连续咳嗽两周了,希望尽快痊愈,有很多事情要做。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28.html

3/16/2025

文化有限

年初我把一个公众号的名字改成了“周书院”,很多新朋友一看“书院”好像立刻文化了起来。

其实老读者都知道,这里不是个文化相关的号,更多时候,反而是个闲扯的号,大概两年前,我将视野向内转换(详见:从细微处入手),更多写的内容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也就是说,外界的很多事情我不再分享,而是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思考本身。

为此我构建了写作系统、投资系统、读书系统、工作系统等,知道去年我正式构建起了自己的人生系统。

所以,你看,这和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

“书院”的灵感来自于几个剧,《将夜》,以及李长生的“书院”,毫无疑问,作为武侠剧,那个书院全是关于武功修炼的,但却偏偏取名“书院”,颇有点反讽的意思。明明是个武夫,偏要告诉别人要做个文化人。

就像你看现在的很多公司都有“科技”两个字,其实内核和科技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凡有点科技含量的,公司名字都没有这两个字。就像富士康的老板把富士康名字给改了,强行加上“科技”两个字,他的说法很有意思,直到哪一天富士康有科技含量了,再把公司名字里的”科技“二字去掉,同样具有自黑的意思。

而书院的名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新读者冲着名字而来的估计要失望了,这里和读书没有关系,跟文化更没有关系,这里不卖课程,不教授任何技巧,只是我自己思考的点滴内容的分享,有时候是一段文字,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句话、一张图片而已。

这段时间更新的不多,我也是在观察这个现场,昨天竟然还有广告商来找我合作,我看内容都是和读书相关的,被我以内容不相符婉拒。

老读者可能都知道,我的一个公众号基本上被我玩废了,公众号每年有两次改名机会,我基本上把他用满,很多读者被我搞的晕头转向,以为是自己关注的另一个号,当然,就会有很多取关的。

记得我在2015-2016年之间曾经非常勤奋地更新,那时候读者数量也比现在多不少,无论是打开率还是完读率都比现在高几个数量级。期初我只是将它作为我个人网站的一个微信阅读渠道,因为网站的阅读量要比公众号高几个量级,然而时过境迁,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期间经历了公众号被折叠,阅读量大幅下滑,再每年各种改版等等。但终究都无法改变公众号这个产品逐渐老去的命运,公众号这个产品已经十几岁了,有点网龄的人应该都清楚,十几年,对于互联网意味着什么,产品可能已经换了好几茬了,公众号仍然有现在的用户量已经算是奇迹了。

即便如此,我在后台依然能看到,每天还有不少新读者跑到我这里来,我像一个看门的大爷一样,看着人来人往,有老读者离开,又会有新人到来。

推荐:现在,从零开始构建一套人生系统

上文:不同场景下写作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9年星球「JZhou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新的一周即将到来,未来两个月需要集中高密度学习一些内容。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8126.html